HOME >頸椎專區 >頸椎疾病 >頸椎病

頸椎病

頸椎病是由椎間盤退化開始的,其退化後環狀纖維將不斷地被撕裂,髓核也失去水分並沿著此裂隙向外移動,進而形成頸椎間盤突出。在此同時,椎間隙也發生相應變小,其高度較前明顯降低,甚至出現椎體間滑移椎間不穩的現象。


頸椎退化性病變包含:

(1)頸椎間盤退化性病變或突出症

(2)頸椎椎體退化性疾病。

(3)頸椎小面關節退化性病變

一、頸部疼痛:原因有肌肉、肌腱、頸部軟組織受傷或頸椎椎間盤病變或頸椎小面關節受傷等是較常見原因,少見原因有感染、局部腫瘤或第3.4頸神經痛、肩部病變、頭頸交界肌腱炎、及內臟病變之牽引痛等。


二、頸神經根症狀:一般患者有酸抽痛、麻木或肌肉無力,會傳到後枕部、肩部、上臂、 前臂、手掌或肩胛骨附近,原因有頸椎間盤突出症、慢性椎間盤退化併骨刺增生、頸椎骨病變、脊椎腫瘤或頸椎不穩定、移位等所致之神經根壓迫等。


三、頸脊髓症狀:有身體或下肢麻木、感覺異常、僵硬、步履不穩、肢體無力、小便控制不良等,這些症狀每個人表現不儘相同。最早出現常是步履不穩定、走路異常、下肢無力,但是有些病人會合併手臂的麻木疼痛、肌肉無力的頸神經根症狀。原因與神經根症狀相似。

一般而言早期或症狀不是非常嚴重的患者可以先嘗試非手術之保守性治療方式:包含休息、藥物治療、頸圈固定、復健及限制過度活動等。如果保守治療無效、神經功能受損、症狀明顯嚴重的患者特別是脊髓壓迫,又患者經非手術治療無明顯改善時,需考慮手術治療。因為神經嚴重壓迫、壓迫過久或神經功能喪失的患者,既使採用手術治療去除壓迫之骨刺、椎間盤或骨病變,神經功能也不一定會有令人滿意的恢復。手術的風險是每一個人都極為擔心及感到恐懼的事,但是目前醫療進步了,分科精細、醫療器材及訓練過程均有長遠的進步,如果選擇專業有經驗的脊椎專科醫師手術風險是極低的。

手術前我們必須有(1)確定的病史及症狀 (2)詳細的身體評估及神經功能檢查 (3)詳細的影像學檢查(磁振造影、電腦斷層檢查或神經電器學檢查)來綜合判斷手術的必須性、手術風險及手術方式。

手術目的有(1)神經減壓 (2)穩定脊椎 (3)矯正畸形。


手術方式,一般依據病灶位置在脊髓前或後來取決手術方式


頸椎手術方式可分為前路手術及後路手術二類。


前路手術 後路手術
主要治療脊椎前方之病變包含椎體、椎間盤及脊髓前方之病變壓迫等。

治療椎體後方、椎板、椎小關節、黃韌帶、

脊髓後方病變,需多節椎體手術或手術需延長至顱骨或胸椎之內固定及骨融合之患者。

1.椎間盤切除手術

2.前位經椎關節神經孔切開術

3前位骨融合手術 (自體骨融合,人工骨架cage骨融合)

4.鋼板內固定手術

5.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

6.經口腔1.2頸椎切除減壓手術

7.第2頸椎齒狀突固定手術

8.多項合併性手術

1.椎間盤切除手術

2.椎板整形手術

3.椎板切除術

4.Keyhole foramintomy匙孔式神經孔切開手術

5.後位內固定及骨融合手術

6.顱骨頸椎胸椎長節內固定骨融合手術